□ 本报记者 梁平妮
□ 本报通讯员 马田倩 张立健
“您看看,这白纸黑字签的购房合同,买家因为房价下跌就不想付款了,俺想着来综治中心调解一下,实在没办法了再起诉。”7月16日一早,山东省邹平市综治中心便迎来了求助的群众。
在邹平,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,已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。今年以来,邹平市扎实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通过健全工作机制、理顺工作流程,让纠纷调解更加规范高效。
为实现“最多跑一地”化解矛盾纠纷目标,邹平市扎实推进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让群众“门好找、事好办”。其中,市级综治中心划分“引导受理”“多元化解”“分析研判”“治安防控”四大区域,科学规划功能站室,规范设置导引台、综合受理台、心理咨询室等17个窗口和功能室,组织公安、法院等8个部门常驻办公,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,“一站式”为群众解忧;16个镇(街)综治中心、858个村(居)综治工作站实现规范化运行,确保小事不出村、矛盾现场调。今年以来,该市三级综治平台共接待来访群众2.1万余人次,化解矛盾纠纷8000余件。
同时,邹平市坚持品牌引领,创新打造由“醴贤”“说活儿”等特色调解品牌组成的“忧乐调解”品牌矩阵。其中,邹平市综治中心推出“守德调解”特色品牌,由基层法律工作者王守德牵头开展调解工作,他秉持“和为贵”工作理念,在“聊天”中进行释法说理,既化解了矛盾纠纷,也消除了群众心结。
邹平市各镇街因地制宜,调解品牌各有特色:明集镇“调解茶室”,茶香阵阵消心火;青阳镇“醴贤调解室”,调解员德高望重智解结……一个个特色调解品牌,将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尽数收纳,夯实群众安心基础。
“我市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,统筹整合各类调解资源,坚持‘法理情’并用,努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、忧心事。”邹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夏晓光介绍道。
《法治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邹平市聚焦人民调解、先行调解、警务调解、行政调解、专业调解五类调解领域,建成涵盖“五老”人员、律师、网格员等1000余人的调解力量资源库,在市镇村三级调解阵地开展调解,有效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、化解在当地。
其中,邹平法院组织“先行调解”团队入驻综治中心,参与化解易引发诉讼的矛盾;专业调解引进律师等调解力量,专门调解社会多发矛盾。今年以来,成立的“双清欠”、劳资纠纷调解室已为280余名农民工追讨薪资430余万元,切实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。
“您好,我是咱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,您与5名被申请人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已处理完毕,您还满意吗?”近日,邹平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对6月25日办结的一起因聚餐饮酒产生的纠纷进行电话回访。
据了解,邹平市综治中心推出“闭环管理”“法治保障”“数智支撑”“协同联动”“督办落实”“治安防控”6项机制,推动群众难题有效、迅速解决。其中,“闭环管理机制”实现了纠纷“受理—分流—调处—督办—反馈”全流程跟进、一揽子解纷;为实现调解依法依规,推出“法治保障机制”,开展“调解员法律业务培训沙龙”等活动,全面提升调解员法治素能;充分发挥数智优势,依托山东解纷码等线上平台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;对于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,则推出“协同联动机制”,统筹部门资源解决跨领域纠纷。
“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、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,我们将深入践行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提升规范化运转实效,努力实现群众诉求‘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’。”邹平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段书国说。
来源:http://www.legaldaily.com.cn/index_article/content/2025-09/12/content_9254928.html